周口师范学院函授《语言学》学习课程-语言演变的方式

院校:四川大学研究生培训 发布时间:2021-01-14 22:03:55

    语言演变的方式

    语言演变有不同的类型,分为本体演变和应用演变语言演变的类型不同,演变的方式也就不同。在语言存在和演变的过程中,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并不是被动的,人对语言的干预" ,既有自发的,也有自觉的。

    1. 语言本体演变的方式

    语言是逐渐变化的还是突然变化的,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关于语音系统的演变就有不同的理论连续式音变词汇扩散式音变叠置式音变等。其实,无论语言的成分结构和系统都不可能是突变的,因为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任何要素的变化都要经过全社会使用者的选择、过滤、学习和使用,才能完成变化的过程。简单来说,出现一个新概念、创造出-个新的词语,表面上看这个词语是突然出现的,给突变论提供了一个证据。事实上,一个新词的出现与使用是一个过程,要经过全社会的认同、学习和使用,并具有定的稳定性, 才能真正进人全民语言,只在少数人中使用,或一时广为使用但并不稳定,它就并没有进入语言,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语言成分。例如,“索女”一词在社会上出现已有段时间,但通用性不足 ,因此是否可以算是普通话的语汇成分,目前还难以确定;“超女”一词的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曾一度成为社会的流行语,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但“超女”一词的广泛使用只是某类电视节目受到广泛关注的伴生现象,它的使用是否具有稳定性还有待观察,因此也难算是普通话的语汇成分。由此可见,词语的演变和发展都是-个漫长的过程,遑论语音和语法的成分和结构了,这些更深层的变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变化的过程,而且初始形式与终结形式并不一定相同。 综上所述.语言成分不可能发生突变,即使起变的形式与变化的结果完全一样,那也是经过社会一定时间的“约定俗成”,尽管这种时间有长有短.但绝不会是突然发生的。

    从整体来说,语言发生演变无非是为了提高思维能力、加强表达和交际功能;具体来说,不外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模糊到精确,从简单到丰富。这是从语言演进角度来说的,表明语言前进和发展的方向。语言也会衰退,这个过程正好倒过来,表明语言的退化和消亡。无论是演进和衰退,语言的要素和成分的变化都从少数人开始,即由某个具有相同社会属性的人群肩动,然后向全社会传播扩散,经过全社会成员的逐渐“约定俗成”,最终完成变化。例如,汉语普通话不分尖团,“精”和“经”同音,上海话原来是分尖团的,“精”的声母读z,"经”的声母读j。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上海话已经开始尖音变成团音,50年代时还是有些人分尖团,有些不分尖团,都读团音,进展缓慢。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普通话的影响,加速了舌面化的进程,到70年代前后已经基本完成.现在除了少数说老派上海话的老年人外,已经都不分尖团音,只读团音。进化要约定俗成,退化同样要约定俗成,这样的过程原则上是一样的。传统上只研究语言的进化.不研究退化.我们对语言消亡过程的认识远不及演进过积深刻。

    语言演变的起始状态是群体性的,很难观察到个人。因为个体行为只有得到相应的群体认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时候,这种变化才有可能被社会察觉,向社会传播和扩散。换句话说,其他社会成员才有学习的可能。作为个人行为的变化,没有影响力,更没有交际功能,没有受到交际对象重视的可能,因此无法也无须探究起始的个人行为。语言演变的关键是传播和扩散的过程,也即社会成员认同、学习和使用的过程。语言的一种变化可以从一个群体开始,却不一定能成为事实,因为可能没有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认同。比如一些流行语,只在部分青少年中流行,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再如所谓的网络语言大多只能在网络中由一部分人使用,很少进行全民语言,相当于流行语,只是比流行语使用的人群更广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