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的含义
转移支付是种最直观的收人分配制度,即通过将某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人转移到其他社会成员的手中来进行收人再分配,而无需由政府进行公共供给和公共生产。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政府间转移支付。从财政支出的分类来看,转移支付属于转移性支出。
作为再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转移支付的数量变动势必对社会供求、货币、储蓄、投资乃至经济总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影响又往往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因为受益者在接受了政府的财政转移资金后,并不一定会转化或全部转化为当期的现实需求,其中隐含了一个储蓄倾向的问题,有多少转化为储蓄或后续需求,进而对当期和后期社会供求数量与结构产生多大的影响,很难直接反映出来。所以,转移支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且存在一定的时滞。
正因为如此,转移支付只能间接地、部分地计人当期的社会总需求。另外,财政的转移支付容易产生某些社会负效应。从总体上来说,转移支付是在对富人课征累进所得税,然后再转移给低收人者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样,过多的转移支付,无疑会使高收人者感到税负过重而影响其创造财富、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同时,又容易对转移支付的受益者的工作愿望和积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政府在行使收人分配的职能时,有必要妥善地考虑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不能因为过于强调公平而过多地损害社会的经济效率,否则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