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城关校区召开。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马小洁,领导小组组长、校长严纯华院士,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校长沙勇忠,校党委副书记安俊堂出席会议。会议由沙勇忠主持。
马小洁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提出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的新要求。面向改革,学校应认清形势、提高站位,从全局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厘清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科研、人才、平台、学科”之间的关系,坚持建设“一流学科”总目标不动摇,谋划推动发展的关键破题之策;坚持团结联合、统筹作战,切实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保持争先进位的奋斗姿态,力争创造新的学科高原。
严纯华强调,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以基地平台和学科建设为重点,特别是重大科研平台对于学校文科发展意义重大。在建设过程中,应怀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不断提升事业格局,优化制度设计,坚持立足自身优势特色,深入推进文文协同、文理交叉,以高水平科研平台服务高质量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学院是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根基,要持续探寻文科发展规律,建强用好文科实验室,打造具有兰大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和学术领域。
沙勇忠表示,文科发展大会以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学科建设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培育、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与兰大文科承担的使命责任以及兄弟院校的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正视不足、精准发力,以谋划“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为抓手,以“重点突破”优势建设为目标,大力落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振兴计划(2023-2028)》,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会上,社会科学处负责人梳理分析了文科发展大会以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落实会议精神的重点工作成效,以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汇报了《兰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十百工程”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审议稿)》。历史文化学院负责人汇报了民族学学科及相关基地优化方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负责人汇报了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方案和工作小组成立事宜。萃英学者代表郑炳林教授、包国宪教授就下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结合自身工作和经验进行了分享。与会人员围绕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深入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科研队伍培育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发言。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负责人参加会议。萃英学者代表,大气科学学院、生态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负责人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会议。
信息来源:兰州大学校园动态 图:高诗尧 编辑:魏卓 责任编辑: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