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认知
随着消费者(以下认为消费者与用户概念相同)需求的不断升级,产品功能性消费已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消费者愈发重视产品对其精神需求的满足能力。品牌的优势成为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选择,并能使消费者产生偷悦感、满足感。例如同样是咖啡,一杯不知名的咖啡消费者可能只愿意花费10元,而一杯知名品牌的咖啡,消费者却愿意花费30元或40元,这就体现了品牌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企业在用户心中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所谓品牌认知,是指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品牌认知对品牌建设与品牌普销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品牌必然拥有良好的消费者品牌认知。但由于不同消费者对事物的感知不消费者对品牌所产生的认知也并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可乐,有的消费者认为可口可乐好喝,有的消费者则认为百事可乐好喝,这是因为消费者口味的不同而引发的对品牌认知的不同,因此,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前,不妨先思考以下六个问题 。
(1)普通消费者是怎样看待企业的品牌或产品的?
(2)主要目标消费者是怎样看待企业的品牌或产品的?
(3)不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有什么不同?是否会相互影响?可以进行转换吗?
(4)品牌的优势有哪此?这些优势能否形成消费者对企业的优势认知?果取什么方式能够扩大这种优势认知?
(5)品牌的劣势认知有哪些?釆取什么方式能够浈化这种劣势认知?
(6)消费者对品牌的现实认知状况与企业的理想认知存在哪些差距? 企业不能盲目自信,凭感觉认为消费者一定会对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而是应该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品牌自身有清晰的认识,再开始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一股来说,品牌认知的建立会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退品类认知、形成品牌偏好度和建立品牌忠调度,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品类认知
品类认知是指消费者对品牌所在行业的认知,即看到品牌就能知道品牌属于哪个行业。
2.形成品牌偏好度
市场中有很多相似的企业与产品,如果企业不具备垄断性优势,那么消费者就会从众客相似的竞争者中进行选择。此时,品牌偏好度就是决定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哪一个品牌的关键因素,它一般是由产品的价值、便利性、价格、功能等决定的。当消费者认可品牌某一方面的能力时,就会形成品牌偏好度,在同类产品中更愿意选择该品牌。
3.品牌忠诚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品牌口碑的累积,消费者会对品牌越来越钟爱,并对品牌产生一定的信任,甚至是情感依赖。此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会长期反复购买该品牌产品,且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较低,愿意为高质量付出高价格,能够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并将其视为朋友与伙伴,也愿意为品牌做出贡献。
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品牌认知是消费者行为的起点,是通过意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过程,其关键是找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连接点,将品牌的形象植入消费者心中,久而久之形成口碑,获得更多的忠实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