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就是一切要以顾客为中心,没有了顾客,产品销售不出去,市场自然也就没有了。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组织、都要调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满足顾客需求,首先就要了解顾客的需求,这里说的需求,包含顾客明示的和隐含的需求。明示的需求就是顾客明确提出来的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隐含的需求或者说是顾客的期望,是指顾客没有明示但是必须要遵守的,比如说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产品相关的标准的要求,另外,作为一个组织,还应该了解顾客和市场的反馈信息,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这些要求。想顾客所想,这样才能做到超越顾客期望。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积极耆造一种竞争的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在融洽的气纸中工作。领导者应该确立组织的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就是所谓的质量方针和质最目标,井能够号召全体员工为组织的统一宗旨和方向努力。
领辑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应该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确保关注顾客要来,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最竹理体系,确保提供相应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日标的措施,决定特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够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址管现不仪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收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敬发从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设有员工的合作和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的。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过程指的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过程成该是增位的。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组织在运转的过程中,有很多活动,都应该作为过程来管理。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科进行管现,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不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 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最、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以提供给顾客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顾客的满意度,评价质最管理体系的业绩。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不是孤立的,是有联系的,因此,正确识别各个过程,以及各个过程之向的关系和接口,并采取适合的方法来管理。
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离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现有体系的改进。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个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对过程能力及产品可第性的信任;二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三是使顾客满意,最终使组织获得成功。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在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人文件等活动。最终形成一个 PDCA 循环,并使这个环不断地运行,使得组织能够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组织应该搜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数据中寻找组织的改进点,或者相关的信息,以便于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陂少错误的发生。防止决策失误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五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组织的供应链适用于各种组织,对于不同的组织,他在不同的供应链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有可能是一个供应链中的供方,同时是另外一个供应链中的顾客,所以,互利的供方关系可以让供应链中各方同时得到改进的机会,共同进步。
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 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能否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