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头之后的承启语(应酬语)起开场白的作用。无论是经常通信的还是久未联系的,向对方问候一声,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因此,信的开头应有问候语。如“奉读惠书,如见故人!”或“久疏问候,不知近来可好?"问候语可长可短,即使短到“你好”两字,也应是发自内心,体现出写信人的一片真诚,而不是“应景文章” 。问候要切合双方关系,交浅不宜言深,以简洁、自然为宜。
(三)内容要准确
正文一般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格。书信的内容尽管各不相同,写法也多种多样,但都要以表情达意、准确无误为原则。除育之有物、通情达理、文辞通畅、字迹工整以外,还要措辞得体,即根据收信人的特点及写信人与收信人的特定关系进行措辞(包括敬语、谦辞的选择,语调的掌握等);一般来说,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写自己婴陈述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井在补述语前另行加上“又及”“又启”以提示。补述语不宜过长。
(四)祝颂要诚恳
正文后的同候祝颂语虽然只儿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祝愿、钦敬、慰勉,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祝颂语有格式上的规范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如对尊长,可写“敬请福安”、“敬请金安”“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祺”,春天可写"此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年安”、“此请岁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给晚辈的信,可只用“即颂刻好”、“顺问近好”之类,不用“请”。
此外,祝颂语还可根据收信人的境况、职业而有所区别,如对新婚者或夫妇,用“恭请喜安”、“恭贺燕喜”、“恭请俪安”“即颂双桃”,对方远行用“遥祝旅安”对方惠病写“即颂痊安”。按对方职业可选用”文安”、“撰安”、“教安”、“海安”“商安”、“筹安”、“财棋”等。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即对收信人的自称,如给老师写信时自称“学生”、“弟子”、“受业”。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即上” “敬察”“叩察”、“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五)封文用尊称
封文(信皮)的主要内容除要清楚、准确地写明收信人地址及邮编、收信人姓名发信人地址、邮编及姓名以外,还要恰当地选用封文中的礼貌用词。首先,要注意收信人的称呼。封文是写给邮递员看的,因此在收信人名字后面不宜用“父”“夫”、“儿"之类的亲属称谓,而应根据收信人的职衔、年龄等,写上“教授”、“医 生”“先生”“同志”、“女土”等。其次,要讲究“启封辞”、“缄封辞”的选择。“启封辞”是请收信人拆封的礼貌语词,它表示发信人对收信人的感情和态度。一般对高龄尊长用“安启”“杨启”,对其余长辈用“约启”、“赐启”;对平辈,可依照收信人的身份、性别,分别用“勋启”(对军人)、“文启”(对教师)、“芳启”(对女士);对晚辈用“手启”,对子女可直写“手拆”、“收拆”、“收览”。“缄”字的用法也有讲究。给长辈的信宜用“谨缄”,对平辈用“缄”,对晚辈用“手缄”。明信片、贺年片等因无封套,因而无所谓“启”和“缄”。
(六)收信回复要及时
收信人收到来信后,应及时启阅和回复,这是最基本的通信礼节之一。在复信里,应言明对方来信收到的时间。对于向自己求助的信和商务函件,应及时给予明确的答复;即使暂时帮不上忙或不能满足要求,也应告知对方,以免其惦念。对极个别不宜回复的信件,如求爱信等,可以置之不理,但不宜将其内容有意张扬和曝光。
(七)书信的宜与忌
在笔种上以毛笔、钢笔为宜,忌用铅笔;在墨色上,以黑蓝颜色为佳,忌用彩色墨水,因为在不少西方国家里,红色表示的交,绿色表示求爱;保护通信自由,私人信件应秘不示人,不能私藏、私拆他人信体,即使遇见他人读信,也不应凑近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