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在经济中的调节作用
价格是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和方式,一方面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自发调节商品的求,使供求趋于一致;另一方面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自动引发价格的变动,,使之趋向于稳定的均衡价格。价格如何调节经济运行的呢?当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这种商品会出现供给过剩,供给过剩说明资源配凯不合理。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会使该商品的价格下降。这样,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对涉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生产,减少了对该商品的供给。价格的这种下降,最终必将信该商品的供求相等,从而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理,当某种商品供给小于需求时,也会通过价格的上升而使供求相等。价格的这一调节过程,是在市场经济中每日每时进行的。价格把各个独立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并协调他们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经济和谐而正常地运行。
价格作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以三个重要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第一,人是理性的 这就是说,人是经济人,每个人都自觉地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第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就是说,市场上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垄断力量,无法控制市场,从而价格可以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第三,信息是完全的。这就是说,市场上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免费得到做出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任何一方都无法利用信息优势欺骗对方。在具备这此条件的情况下,价格自发调节使市场实现供求相等的市场出清。
怎样看待市场机制,即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历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主张:一种主张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应当允许价格机制自动调节经济运行,使市场供给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另一种主张认为,价格机制不是万能的,当市场中出现某种因素(如垄断)时,价格就会受到人为控制。在特殊情况下,政府也可以千预价格机制,以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流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价格波动,不利于生产的稳定;而供求严重失衡时,不利于社会稳定,在大多数国家里,市场几乎很少能免受政府的干预,政府从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需要出发,常借助于价格政策干预市场,调整供求关系。下面,我们将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来分析政府于预的一种常见形式;限制价格和支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