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能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
(三)拉弗曲线
一般来说,税率越高政府税收越多,提高税率可以增加政府税收。但是;如果税率越过一定的限度,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就会减少或退出投资,从而造成政府征税范围缩小,政府税收的总量因而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称为拉弗曲线,拉弗曲线表明了税率应当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美国里根政府时期采取减税政策,就是因为当时供给学派认为当时美国的税率已超过了t,减税率能刺激投资。事实上,美国当时的减税政策确实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碱少,即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喊弱。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1,也就是政府支出的增加等于私人支出的碱少,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支 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利率上升高,则挤出效应大;反之,利率上升低,则挤出效应小。
各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看法不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挤出效应不大,财政政策有刺激经济的作用。他们认为,货币需求会对利率变动做出反应。由于货币投机需求存在,所以,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会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当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破少。这就会抑制利率的进一步上升,甚至会使利率有所下降,从而利率上升有限,挤出效应小。
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大,甚至是,所以财政政策效用不大,甚至无用。他们认为,货币需求只取决于收人,而不取决于利率,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没有什么反应。这样,利率上升并不会使货币需求减少,从而利率的上升就会引起挤出效应,使财政政策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