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青岛科技大学成考函授《经济学基础》学习课程—国际汇率制度运作与发展

院校:青岛科技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5 10:31:10


    国际汇率制度运作与发展

    战后近60多年中,国际汇率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动。这种变动反映了国际经济的支化,1944年7月,美、英、法,中、苏等44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领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全融会议,这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全协定》。由此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布雷频森林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西方各国实行了黄金美元本位制(又称国际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客如下: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国确认美国在1934年1月所规定的美元与黄全比价即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有义务协助美国维持美元官价,美国承担准许各国中央银行接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第二,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国定汇率。只有在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根本不平街”时才能调整汇率,市场汇率波动超过1%时,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而汇率调整起过10%时,须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冈意,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各国所实施的国定汇率制度。

    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多次发生美元危机,这一货币体原动摇、1971年8月15日,美国宜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同年12月,根据西方“十国集团”达成的史密在协定,关元贬值7.89%,即从每盘司黄金35美元,改为38美元,并将汇率波动幅度从1%扩大为2.25%。

    1973年2月,美元再度贬值10%,即每盎司黄金升为42.2美元,由此起,西方各国相继放弃了国定汇率制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目前,各国主要是来用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取代国定汇率制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的崩溃。这种体制崩溃的另一表现则是美元再不是唯一的国际通货。应该说,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制中,美元仍有重要的地位,但这一地位已不是独占的了,马克、日元、瑞士法郎等市值稳定的通货也与美元分享国际通货的作用。这种国际通货的多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