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
(1)强调经济安金。对外战略从军事优先转为以经济为中心。在“冷战”时期,为对行苏联的战略成胁,美国政府强调对外经济政策为政治和军备竞赛服务。苏联的解体对美国的军事成胁大为减弱。由于克林顿政府政策的焦点在国内而不在国外,在对外政策方面往往采取被动应什的方式,因而道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批评。但是,这些都没能林杀克林顿政府在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上的功绩。
(2)参与、策划和推动多边经济合作组织,并继续谋求在这些组织中的霸权地位。克林顿为美国提出今后将近50年内的“最雄心勃勃的国际经济议程”。把精力集中于“批准乌拉主回合协议和在拉美与亚洲开拓新市场的计划”。由于美国的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信息等)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在国际贸易从有形商品免争扩大到无形商品(服务)党争的过程中自然把知识产权和与之相关的服务业纳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势力范围,美国的党争战略就是逐步放弃“乡阳产业”,把竞争优势转向“朝阳产业”强调知识产权和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恰恰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战略转变的需要。
(3)组织区城性经济集团,在世界经济三元结构中加强以美国为核心的这一元的经济实 力,对付以日本为核心以及以德国为核心的另外两元的经济挑战。
(4)向其他区城性经济集团渗透,扩大美国经济影响力。成立于1989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原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小组织,该组织每年轮流在成员国国内举办一次外交部长和外贸部长联席会议,商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亚太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美国的关注,并要求加入这一组织。美国加入亚大经合组织一方面可以利用亚大国家不大愿意成立共同体的心态而控制这些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该组织抗衡欧共体,可谓“一箭双雕”。
(5)在双边经贸关系中,贸易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交替实行。美日贸易逆差每年达400多亿美元;美日两国政府就此进行不同层次的双边会谈,美国动用“特别301条款”,以经济制裁相成胁,压制日本开放市场。日本并不示弱,除做有限让步外,在原则性问题上“敢说不字”,同美国针锋相对。
(6)采取措施防止美元继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