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是一门逻辑严密、体系严整的科学,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概念术语和基本范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宪法学的一些术语或概念相混淆,比如“征收”与“征用”、“质询”与“询问”、“提案”与“议案”、“人权”与“权利”、“权利”与“基本权利”等,甚至把“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混为一谈。再比如,国家、宪法、政党、人民、公民、权利等都是宪法学的基本范畴,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作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 理是宪法学学科的基础。学习宪法学,既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理论构架,又要注重准确把握具体丰富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切实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分清各种基本概念的含义、区别和相互关系,就无法准确理解宪法规范的含义,无法学握宪法学的基本知识,也就无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三)要深入学习研究《宪法》
《宪法》是我国宪法学的基础和基本依据,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的基本原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集中体现在我国宪法文本中,而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也多来自宪法文本,解释宪法文本的概念和确定宪法规范的含义是宪法学的基本任务。学习宪法学,必须严格遵循《宪法》,特别是2018年《宪法修正案),无论教材编撰还是课程教学,都必须依据而不能脱离宪法文本,必须立足于文本的精神,不能偏离文本内容。要注重理解宪法条文的规范含义和相互关系,注重研究宪法条文的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条文的规范目的和规范价值。
(四)要注重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
宪法学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要善于联系实践、结合实践,向实践学习。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宪法学,深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熟悉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针原则,积极参与其中。要把宪法和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注重对现实中出现的宪法和法律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践来检验现有的宪法和法律理论与知识,并从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推进中国宪法学的发展完善。学习宪法学要善于结合中国国情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从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