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成考函授《宪法学》学习课程—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院校:沈阳师范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7 12:54:55


    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7世纪和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欧洲各国取得胜利后,取得了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协调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的关系,制定了宪法。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开始搞起的。”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为了满足扩大生产的需要,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废除一切封建主义的羁绊,建立自由竞争与平等交换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特权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缚不相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建立自由的市场竞争,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平梦自由观念也因此成为普油的价值追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反映在资产阶级的法徘制度当中。资产阶级要求用根本法组织政府并规范公权力,防止封建专制制度的复辟井为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提供保障,这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宪法是在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在与封建势力斗争的过程中,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巩固革命的胜利成果,防止封建势力复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以平等自由为基础,以代议制、选举制、政党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思想条件

    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州立”和“法治”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深人人心,是资本主义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当时,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民主、自由的主张,论证了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民权代替君权、以人权代替神权、以自由代替奴役、以平等代替特权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这些学说和理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它们又成为资产阶级制定、实施宪法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4.法律条件

    法律制度本身的发展、法律形式的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资本主义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到封建社会末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商品交换,使民事、经济方面的法律关系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原来的制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各种部门法出现分离、自成体系的趋势。法律部门的分化容易导致各部门法之间的冲突,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根本法加以统摄,使之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法律表现形式的变化也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现实条件。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宪法基于上述政治、经济、思想和法律的条件而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