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理论家和实践者们总在不断地探索着适应时势变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作为现代企业经营者或者供应链管理从业人员,要学会在先驱们总结的经典供应链管理模式中搜寻到适宜自身管理优化和发展的可资借鉴的方案,以便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今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虚拟企业化供应链。
为了提升供应链各企业的协作紧密度,整合供应链分散资源,将供应链视作一个企业,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则被虚拟为担负不同职能的一个个部门,大家由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牵引,分享商业机遇和资源,分担风险与成本,集成所有个体的不同优势,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从而实现每个“部门”的个体价值。
然而在实践中,仅一个独立企业的内部流程都已非常复杂,管理和调控难度不小,当把供应链网络里面的各层级那么多数量供应商统筹在一起,纳入一个统一的运作流程机制里面来,这种统一调度的难度系数必定也会相应地爆发式增加。如果供应链中包含跨国或片地区成员,他们有着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或者如果供应链中有来自跨行业的成员,适宜他们的产销流程大相径庭;又或者如果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着的强权现象致使各供应链成员的地位不对等,那么成员的凝聚力就不强。这些问题都在对虚拟企业化供应链的成效产生看消极影响,只有尽量清除或转化了类似于这些问题的所有阻碍,虚拟企业化供应链模式才可能取得成功。
(2)全球化供应链。
全球化供应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它要求以金球化的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伏伴。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以满足金球消费者需求。全球化供应链是实现一系列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相互关联的商业活动,包括采购原料和零件、处理并得到最终产品、产品增值、对零售商和消费者的配送、在各个商业主休之间交换信息,共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扩大收益(Hishleifer,1956)。
(3)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
(4)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就是指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
(5)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E-SCM)
电子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电子商务为手段,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和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同体结构和模式,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使整个供应链达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是大化。